发布日期:2024-11-21 22:22 点击次数:100
其它方面,新车与普通版差别并不是特别大,LED大灯、熏黑的中网与两侧类似水滴的导流槽,都是我们熟悉的样子,区别是:前后增加了STI徽标、大灯BRZ标志为红色、外后视镜盖与18寸轮圈改为了亮黑色。
引言
中华慈善日为每年的9月5日,于2016年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度,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自2021年有关单位联合实施的“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以来,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南方杂志社“人生,应当有志愿”系列,讲述广东志愿者的奋斗故事,敬请关注!
“田秀才”下乡
“新引进的作物长势喜人!”
在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乡野田间,清风拂过,航天水稻试验田泛起层层金浪,稻香扑鼻;一颗颗小灵芝从土里探出头;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蜜柚压弯了树枝……总有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少年,奔走田间,仔细观察着从母校引进的这些新作物。两年来,七百多个日夜,志愿者薛思明在忙碌的工作中见证着义合镇变化的点点滴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涌现出许多扎根乡村、心系群众的有志青年,薛思明就是其中一位。
志愿者简介薛思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毕业生,2022年度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志愿者、驻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在校期间曾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志愿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
“我就是奔着乡村来的”
“爷爷家在半山腰,小时候经常走在羊肠小道上山下乡,那一段记忆很深刻。”在粤北山区出生长大的薛思明,对乡村生活有着切身体会和独特情感。高考考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后,薛思明先后前往广东多个乡镇参与基层调研工作,这些经历让薛思明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我的家乡也是帮扶点,亲戚经常津津乐道给我讲家乡的变化,这次志愿者招募信息也是妈妈发给我的,家里人很支持我投身乡村工作。”作为农科类院校学子,薛思明也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基层中锻炼实践,怀着一腔热忱报名参加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
2022年8月,拿到毕业证的第二天,薛思明就加入了华南农业大学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志愿工作。刚开展调研,薛思明就吃了不少闭门羹,“很多村民思想观念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产品新技术,他们最关心的是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面对农户的不信任以及落后思想观念、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人才和技术匮乏等重重问题,薛思明意识到,曾经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并不能解决眼前的难题。薛思明认为,只有将自己融入乡村,从村民角度出发才能做好各项帮扶工作。薛思明便下定了“要把当地农业琢磨透”的决心,开始忙于奔走向种植大户“取经”,挨家挨户上门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厚脸皮、动嘴皮、磨脚皮,一段时间下来还是难以改变村民的观念。
“既然前期推广无果,那就让村民先见成效,主动参与进来!”薛思明转变思路,有了另外一个法子——“头雁集群”效应。
薛思明找到了返乡创业青年高志源,向他介绍了通过示范种植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的工作思路。双方一拍即合,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
依托母校资源,工作队从华南农业大学先后引进了航天稻“华航香银针”水稻、“华糯一号”小麦、葛根、甜叶菊、蜜柚、灵芝等优质的粮食经济作物进行示范种植,收成后加工包装成消费帮扶产品进行展销。
为了宣传义合镇的农产品,拓宽销路,薛思明和其他志愿者搭建了直播间,“华航香银针”丝苗米、航天米排粉、葛根、陈皮花生、红茶……柜子桌面摆满了消费帮扶产品。面对镜头,薛思明游刃有余地向观众介绍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义合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几轮种植收成后,村民慢慢看到农产品的增收,从当初的不接受到现在主动过来寻求合作,想要找更多优质的种苗。”薛思明激动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他们思维观念能发生转变,这一点是让我感触最深的。”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除了产业帮扶,薛思明还定期引进学校的专家团队进行病虫害防治及农业技术培训;引进打田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开展科技农业托管的社会化服务。
帮扶的工作是有限的,义合镇的发展是长久的。真正的帮扶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当地的自我发展的能力。谈到人才建设,薛思明说:“我们希望在当地培养出一批人才,慢慢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人才队伍建设中。”
工作队培养了两个典型案例,分别是返乡创业青年高志源和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高秀光。从基础农业知识到现代农业技术,从病虫害防治到作物科学管理,从示范性种植到销售推广,他们当上了义合镇新型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同时还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将自己的所学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户。“现在我们自己也在培养本地人才,引进了这么多先进设备得培养出更多的机械能手去操作。”高秀光带着薛思明走在自己的示范种植田上,看着面前长势颇好的航天稻,由衷地表示感谢:“现在我们整片田的种植成本降低了,收益也提高了,非常感谢你们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提质增效。”
从人才技术引进到本地培养,农户从外部驱动到自我驱动,工作队的帮扶工作种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
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即将结束,薛思明在乡村向下扎根,也在向上生长,他将基层工作的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来的一批志愿者。谈及未来的规划,薛思明说:“我可能会继续深造,但最后还是会回归乡村。”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这段不断延伸的征途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的使命,越来越多像薛思明一样的有志青年肩负使命,投身乡村,在基层工作中成长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视界·我们生活的广东》栏目组
“人生,应当有志愿”系列
栏目题字:黄峨
统筹/策划:陈海燕
编导:莫丽婷
摄制:唐勇军 莫丽婷
设计:刘骏彦
实习生:陈思远 胡力文 王思瑶 余虹蓉 陈恺曦
责编:刘树强 蔡惠珍
通讯员:陈芃辰
支持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广东省审计厅和华南农业大学驻义合镇帮扶村工作队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人民政府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莫丽婷 唐勇军
【本文责编】刘树强 陈海燕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期货配资比例
Powered by 联华证券炒股杠杆|在线配资哪个好_十大配资平台_十大可靠的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