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证券炒股杠杆|在线配资哪个好_十大配资平台_十大可靠的配资公司
在线配资哪个好 你的位置:联华证券炒股杠杆|在线配资哪个好_十大配资平台_十大可靠的配资公司 > 在线配资哪个好 > 放大杠杆炒股 2000年,部队在山东找到一八旬老妇,告诉她:您小叔子是特等功臣

放大杠杆炒股 2000年,部队在山东找到一八旬老妇,告诉她:您小叔子是特等功臣

发布日期:2025-04-02 21:08    点击次数:81

放大杠杆炒股 2000年,部队在山东找到一八旬老妇,告诉她:您小叔子是特等功臣

1953年7月放大杠杆炒股,抗美援朝胜利后,远赴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陆续回到国内,返回自己的家乡。

在山东省莒南县涝坡乡东的店头村,开始热闹了起来,有复员回家的,有放假探亲的……

作为革命老区,村子里出去参军的年轻人并不少,此时村里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愁,等回自己儿子的家庭自然是欢喜,但是也有等回阵亡通知书的自然是忧愁,虽然家里被评为烈属,但是他们的儿子却再也回不来了,亲属们痛恨战争带走了他们的亲人,却又欣慰他们是为国捐躯的。

只有一位叫王月花的妇女却有些彷徨不知所措,她嫁到店头村来多年,丈夫因病去世了,唯一的牵挂就是去参军打仗的小叔子,小叔子名叫曹玉海,自从上了朝鲜战场,就了无音讯。

现在战争结束了,她想着,总该有个消息了吧,当别人家里外出打仗的孩子归来时,她翘首以盼;当别人家的阵亡通知书陆续抵达时,她心惊胆战。

展开剩余96%

然而半年过去了,她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她去政府打听,只听说没有曹玉海的消息,让她回家去等吧!

那个时候的人虽然朴实,但是风言风语也多,见到曹玉海没有回家,就纷纷猜测了起来,战争结束而士兵没有回家,原因不外乎几个:要么是当了大官,忘了家里的穷亲戚;要么是在战场上牺牲了,没有找到尸首;要么是在战场上投降当了俘虏,没有脸面回来……

说什么的都有,时间长了,大家都不背着王月花了,当她的面就开始说,这些话传到王月花的耳朵里,让她一个寡妇十分伤心,她倒是不担心这个小叔子当了大官,把家里忘了,就是担心他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

1953年10月2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

在名单中,排名第一位的是黄继光,排在第二位的是杨根思,排在第三位的是邱少云,排在第四位的就是曹玉海。

消息传来,村里有人说曹玉海成了烈士,还是一等功臣咧!有人说王月花也是烈士家属。

在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英烈被载入中小学课本后,这些特等功臣很快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关于曹玉海的消息就像一滴水滴入大海,再也没有了回响,乡亲们也都纳闷,咱村的曹玉海要是烈士,那咋没有送大红花和牌匾的来呢?别人家里牺牲了孩子,政府可是来慰问的!

一来二去,村里有人就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俺村的曹玉海哪能到了那个份儿上!”

人们逐渐认清了现实,咱村的曹玉海要是英烈,政府早就来人送阵亡通知书,送烈士证书了,既然没有来,那就说明不是。

对于这件事,王月花的心情是复杂的,她不想要什么烈士家属的身份,她就想要小叔子回家,既然没有成为烈士,那说明还有生还的可能。

就这样,王月花一直在家里等着小叔子回到的消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在38军的军史大厅里,有一个“神秘”的英雄,他就是曹玉海,作为一名和黄继光、邱少云并列的特等功臣,在部队里自然有他专版的介绍。

然而曹玉海神秘就神秘在,部队的资料里只有他从军打仗的光辉事迹,却没有他参军之前的事迹,关于他的身世完全就是一个谜团。

38军负责军史的部门,几十年来多次查找,都了无音讯,没了下文,直到1997年4月,38军党史委员会为筹办军史纪念馆,感觉曹玉海的事迹实在太少,于是派牛国强干事到曹玉海的老家,当年滨海抗日根据地的莒南县搜集资料。

抵达莒南县后,当地政府就把他安排到县史志办公室,让他们负责此事,具体由县志办副主任李祥琨具体负责接待。

之所以让李祥琨负责接待,是因为李祥琨当时也在编写莒南县人物志,对莒南县的英烈如数家珍,捻熟于胸。

于是牛国强向李祥琨打听,问他莒南县有没有一位叫曹玉海的烈士,这是咱们38军的大英雄,是志愿军特等功臣。

牛国强的这个消息可让李祥琨感觉到震惊,他编写莒南县人物志的时候,只要是烈士都会收录其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咱们莒南县出现过这样的英雄人物啊!

想到这里,李祥琨当即将此事向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这件事很快震惊了莒南县委领导班子,他们都意识到,找到英雄曹玉海的身世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对烈士负责,也是对烈属的负责,更是咱们莒南县人的骄傲啊!

为了找到曹玉海的家人,李祥琨开始查找曹玉海的家人,进一步了解烈士的详细资料,然而让李祥琨没有想到的是,他跑遍了民政局、档案局,查资料、翻档案都没有找到跟曹玉海相关的资料,甚至整个县政府里姓曹的同志他都打听了一遍,都没人听过曹玉海的名字。

这可让李祥琨犯了难,他从事史志编纂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难题,他本想知难而退,但是又想到一个国家级的特等英雄,为国家做了那么多的贡献,却找不到他的身世,这让他这个地方“史官”的脸往哪里放?

于是,那几年李祥琨跟个精神有问题的人一样,逢人唠嗑,总是要问一句:“你听没听过咱们县有一个叫曹玉海的人?”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打听,在1998年春天,李祥琨通过莒南制药厂的一个叫曹敬的工人,才打听到关于曹玉海身世的线索。

李祥琨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38军,又经过两年的逐村调查,终于和曹玉海的家人联系上了。

原来,曹玉海的原籍是山东省莒南县,结果记录者写成了“山东省莒县老沟乡东甸沟村草甸子人”。

莒南县和莒县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

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曹玉海上报部队的时候,报的就是莒县,莒南县原属莒县,1941年后从莒县分出去,但是当地老百姓仍习惯称自己是莒县人,曹玉海可能一直认为自己是莒县人,却不知行政区划进行了变更。

第二个是,曹玉海自己没有报错,而是负责记录的同志搞错了,因为那时部队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山南海北,口音不同,加之当时识字的人少,记录者文化所限,把莒南县和莒县搞混淆也是情理之中。

不管具体原因如何,部队的信按照地址寄送到莒县,可是莒县并没有老沟乡东甸沟村,所以也就寄不到曹玉海的亲人那里了。

了解到曹玉海的家里还有一个老嫂子,部队的同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王月花老人的村子。

2000年的一天,在山东省莒南县涝坡镇东店头村,已经84岁的王月花正在家里的窗户下边晒太阳,就见村干部领着几位穿着军装的同志进了院子。

王月花神情已经有点木讷,还是勉强地站了起来,村干部说:“大娘,这是解放军的同志,他们特地来找您来了。”

只见穿着军装的同志迎面走来,对王月花说:“老大娘,我们来晚了,让您久等啦!”

说完就把曹玉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交给王月花,王月花岁数大了,已经是老花眼了,她把证书往远了拿了拿,看到“曹玉海”这三个字后,才知道小叔子已经牺牲了。

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叔子真的是革命烈士,自言自语地说道:“真是玉海兄弟啊,可找到你了!”说完就把烈士证书抱到怀里痛哭,任旁人怎么劝都拦不住。

跟一般叔嫂关系不一样,王月花一直把曹玉海当作自己的亲弟弟,含辛茹苦把他拉扯长大,让他成人,尽管过去了几十年,在她的脑孩子,玉海依然是个孩子啊!

曹玉海家里很穷,他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在曹玉海6岁的时候,因为年景不好,交不起地租,竟然被地主活活打死。

他的母亲辛苦拉扯他们几个兄弟,却在他9岁的时候,因为操劳过度,不幸染病去世。

失去父母双亲后,他爷爷不忍心看曹玉海兄弟姐妹6人挨饿,只好不顾年迈的身体去开荒种地养活他们。

结果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爷爷在割庄稼的时候,被下乡扫荡的日军给杀害了,曹玉海兄弟姐妹只好靠年老多病的祖母拉扯。

幸好曹玉海的哥哥成家,娶了不嫌弃他们家穷的嫂子王月花,给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一线生机。

曹玉海的哥哥去打工赚钱,王月花也很能干,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们,在兄嫂的抚养下,眼看家里就要过上好日子了,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

曹玉海的哥哥因积劳成疾,却因无钱医治早早离开了人世,王月花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当时好多人都劝王月花,趁着年轻再找一户人家,还有人上门来说亲。

可是王月花看着曹玉海这几个兄弟姊妹,十分不忍心,她知道如果自己走了,丈夫的这几个弟弟妹妹都得饿死。

就这样,王月花这个善良的女人留了下来,表面上她是曹玉海兄妹的嫂子,实际是他们的半个妈,辛苦拉扯他们长大。

王月花看到孩子们穿的破破烂烂的,为了能让家人身上能挂上点布,她在农闲的时候就学纺线,跟人借织布机织棉布做衣服,把大的破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改小一点,给弟弟穿。

看到孩子们没有鞋穿,便挤出时间来纳鞋底,做布鞋,做出来的鞋特别结实还舒服。

见到孩子们吃不饱肚子,她就挎着篮子进山去挖野菜,见到别人扔的烂地瓜,她也捡回家里来加工成食物。

曹玉海和兄弟姐妹们逐渐长大,饭量也大了起来,在揭不开锅的时候,王月花就挎着篮子到附近的村庄讨点饭,为此,没少遭别人的白眼,但是为了孩子们,她不在乎这些。

1943年1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2旅进驻莒南县,曹玉海很早就听说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的,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国难家仇,使他萌生了参军打鬼子的念头。

当时曹玉海刚刚20岁,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还是事先征求了王月花的意见,他跟王月花说:“嫂子,俺想当兵,就怕你不同意。”

王月花打心底里不同意,她知道枪炮不长眼睛,玉海参军后再有个三长两短,她到时候怎么跟死去的丈夫交待。

但是曹玉海却表示:“俺爷被小日本给害了,这个仇不能就算了,以前俺还小,打不过他们,现在俺长大了,一定要找这些狗日的报仇雪恨。”

说到这里,王月花也只得同意了,她也明白,不把日本人赶走,被欺辱的中国人永远都过不上好日子。

临走那天,王月花天不亮就起床为曹玉海打点行装,还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煮熟了给他带上,最后还在背包里塞进一双这几天连夜做的布鞋,嘴里叮嘱着:“到了部队上,一定要干出格名目来,给咱曹家争光。”

曹玉海越走越远,快要看不到人影的时候,王月花又喊了一声:“打完仗就快回来,咱全家都等着你啊!”

曹玉海就这样走上了抗日前线,当时抗战很辛苦,武器装备都不如人,曹玉海在参军后不久,就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负了重伤,并被部队安排送回家里养伤。

王月花看着出去时还是大活人,回来就剩半条命的曹玉海,她一个妇道人家脑子里瞬间就变成了空白,缓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在王月花的精心照顾下,曹玉海终于捡了条命回来。

不久,八路军新111师在他家乡驻扎,曹玉海见到返回前线的机会又来了,又要回前线,经地方政府和部队批准,曹玉海得以重新入伍,因在战场表现良好,曹玉海在1944年2月被批准入党。

在此后的战斗中,曹玉海敢打敢拼,屡立战功,在坚守龙骨山和重罗山阻击战中,因战功卓著,被滨海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曹玉海所在部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挺进东北,彻底离开了山东,此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解放战场上,曹玉海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1947年的夏秋冬三大攻势,随即又参加了辽沈战役。

沈阳解放后,曹玉海随四野入关,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那些在解放战争中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战役,曹玉海几乎参加了个遍,他也先后因为立功7次,多次被评为战斗英雄和战斗模范,职务也从当初的士兵晋升为营长。

1949年6月,渡江战役后不久,在江西宜昌战役中,不幸负了重伤,组织上考虑到他已经两次受了重伤,因此就把他安排到后方医院治疗,并打算让他在伤愈后转业到地方武汉监狱任监狱长。

这让曹玉海难得有了休息的时间,并在此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当时曹玉海年纪轻轻,却已经饱经战争的洗礼,颇有一股刚毅的军人样子,当时人们特别崇拜英雄,曹玉海在武汉医院治疗期间,在与一位年轻女护士的相处中产生了恋情。

在出院后,新中国刚刚成立,曹玉海也转业到了地方,他认为已经没有了战事,两个人甚至开始筹备上了婚礼。

可是让曹玉海没有想到的是,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是战争却还没有结束,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觊觎我红色新生政权,悍然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并一度将战火引在我国边境,严重威胁到我国防安全。

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同仇敌忾,一致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坚决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身体刚刚康复的曹玉海,当即热血沸腾,要求重返前线,却找不到自己的部队。

这时恰好他原所在部队114师在湖南完成剿匪任务后,奉命北上入朝作战,正好途径武汉,在武汉休整。

有一天曹玉海上街,看到自己的老战友姚玉荣,得知部队即将入朝的消息,当即找到部队首长,要求重新入伍。

考虑到曹玉海已经两次负伤,现在已经转业到地方,手续不好办,因此就没答应,但是曹玉海软磨硬泡,有一次,曹玉海动情地说:“首长,我是一名孤儿,如果牺牲了,牵挂少,请批准我入朝参战吧!”

首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在与地方领导经过交涉后批准让他重返部队。

怎么会有人不牵挂他呢?远在老家的嫂子王月花不说,在身边的未婚妻也不同意啊!

但是曹玉海还是硬着心肠告别了未婚妻,他对未婚妻说:“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敌人要剥夺我们的幸福,我不能有别的选择。”

在曹玉海即将离开武汉的时候,未婚妻提了一个要求,答应就放他走,这个要求就是让曹玉海跟她结婚。

曹玉海也为未婚妻的执着所打动,但是他深知战场的残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牺牲在战场上,那不是耽误了人家嘛!

因此,他没有答应未婚妻的请求,并狠着心告诉未婚妻,不要等他了,有合适的人就嫁了吧!

未婚妻顿时潸然泪下,然后将写给他的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和一个小布包交给了曹玉海,让他分别后再看。

部队开拔后,曹玉海拿出未婚妻的信,里面写着的全是对他的爱,在结尾的时候告诉他:“我要等待,等着你胜利回来,我为你绣了一对枕头,请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打开小布包,里面是一对洁白的枕套,上面绣着四个清秀的字“永不变心”。

曹玉海

看着这封信和手中的枕头,久经沙场早已不会流泪的他,眼里竟然充满了泪水……

他的内心十分痛苦,在告别的未婚妻后,他还无法向嫂子王月花交待。

在住院期间,他把自己恋爱的事情写信告诉了嫂子,并告诉他,不久就要回老家去看望全家,可是军情紧急,他甚至来不及告别。

他想,只有打败敌人回来,不但能赢得自己的幸福,也能赢得全国的幸福。

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这次的对手不同以往,而是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和优良的装备,有着不计其数的坦克、大炮,天上还有飞机支援。

但是曹玉海并没有害怕,我们的军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不是因为我们拥有良好的武器,而是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

重返部队后,曹玉海担任114师342团2营营长,1950年10月25日,部队入朝后,番号更改为38军3师9团2营,38军就是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岁军”。

在3师踏上抗美援朝战争前线时,我40军118师、120师在温井已经与敌人展开了激战。

3师过了鸭绿江后,在11月1日,穿过已成为一篇废墟的熙川市,2日抵达檀峰时,就与敌军遭遇了。

曹玉海没有含糊,带着全营的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首战告捷,曹玉海的二营消灭了敌军一个营的兵力,并配合兄弟部队俘虏了数百名敌人,其中还有5个美军顾问,这是我军入朝后第一次俘获美军军官。

在朝鲜战场上,自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我军与敌军进行了五次战役,曹玉海参加了前四次的战役。

在第一次战役的朝北反击战中,曹玉海指挥二营守卫月峰山,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白天坚守阵地,晚上主动出击,利用敌人害怕夜战近战的特点,多次偷袭敌人阵地,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

11月14日,曹玉海率领2营趁着大雪天气深入敌后,消灭了100多个敌人,还俘虏了数十个。

在第二次战役时,曹玉海已经改任9团1营营长,部队挺进到价川附近的阳站,阳站地方虽然小,却是价川北面的一大障碍,在这里有土耳其旅的一个加强营和工兵连驻扎,企图利用地形上的优势阻挡我军前进,以掩护西线美军撤退。

师部研究后决定拿下阳站,突击的任务就交给了曹玉海的1营,曹玉海跟首长下了军令状后,就率领部队投入战斗。

土耳其旅是协从美军作战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曹玉海率部突击几次后,受到了敌人猛烈炮火的阻击,几次猛攻都没有拿下。

曹玉海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主力猛冲猛打的同时,安排两翼小股部队偷袭牵制,经过反复冲杀后,先后夺下两处敌炮兵阵地,又趁机猛烈进攻,这才一举拿下阳站。

此战,曹玉海的1营消灭了土耳其旅一个加强营6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保证了我军的顺利前进。

第三次战役是突破三八线,曹玉海的一营再次担任了突击的任务,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敌人已经构筑了防御阵地,想要插入敌人腹地40多公里,十分不易。

但是曹玉海并没有害怕,在战术上尊重敌人的同时,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1951年元旦,曹玉海率领1营的战士,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泅渡汉江,奇袭敌人老巢,歼灭美军33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40多门,机枪20多挺,汽车30多辆。

敌人在我军前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等地区,全线缩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

为了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的颓势,美军决心发起大规模反攻,以夺回汉城,在李奇微的指挥下,美军一共23万余人,由西向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我军连战连捷,虽然士气高涨,但是由于连续作战,推得过猛,导致物资供应出现困难,正准备休整。

此时面对敌军的大规模攻势,我军立即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战事从1月26日开始,激战到2月4日晚,曹玉海所在的9团接到命令,于当晚疾行军赶到京安里一线,接替2团的防务。

曹玉海率领1营守卫在京安里以北,主阵地在350.3高地,到达阵地后就立即投入战斗。

350.3高地的战略意义重大,不但直接关系到38军防御阵地的稳定,还关乎整个朝鲜战局的进展。

因为我军当时的战略部署是,先让38军在西线死死咬住敌人的主力,其他军的兄弟部队从东线穿插到敌人后方,然后包围敌人,截断敌人退路。

如果350.3高地被敌人冲破,那么38军将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不但我军丧失消灭敌人的战机,还让全线部队陷入困境当中。

因此,曹玉海1营的任务十分重大,在战斗开始前,38军副军长江拥辉就把曹玉海叫过去,反复跟他谈350.3高地的重要性,要曹玉海无论如何也要守住。

曹玉海只说一句话:“我们营还没打过败仗呢,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这注定是一场恶仗,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敌人已经得知我军在向他们后方包围,因此迫切想要从正面突破38军阵地,而350.3高地就是他们成功的最大障碍。

尽管三面临敌,曹玉海和他的1营面对几十倍于他们的美军精锐部队,也没有惧怕。

敌人很快进行了疯狂的进攻,都被1营打了回去,连续作战七天,敌人依然未能得逞。

为了降低美军进攻的频率,曹玉海组织小分队机动出击,炸毁桥梁,延缓敌人的增援,并伺机进行骚扰,他们也疲惫不堪。

作战中,1营表现得十分顽强,不断重创敌人,使得敌人快速拿下高地的愿望扑空,然而在高强度的作战下,1营伤亡也很严重,弹药补给也出现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号称美王牌军的美骑1师在2月11日开始发动新一轮的疯狂进攻。

美骑1师是机械化水平较高的部队,坦克、大炮装备很足,又配合飞机对我军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350.2高度几乎被炸成一片焦土。

曹玉海知道,美军的猛烈进攻实则是为了消耗我军,真正的进攻是在第二天,11日晚上,曹玉海在前沿阵地上召集了党员、骨干开了短会,号召大家努力作战,并带领党员宣誓:“为保卫祖国,誓与阵地共存亡!”

2月12日拂晓开始,美骑1师的一个团,开始发起猛烈进攻,曹玉海亲自指挥3连坚守阵地,经过激烈交战后,全连仅剩下53人,且弹药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曹玉海一方面请求上级支援,一方面命令战士们节约子弹,敌人不靠近不准开枪。

而敌人的进攻却一次比一次更猛,曹玉海和战士们接连打退敌人6次进攻后,到黄昏时,只剩下20多名战士。

曹玉海知道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为了给增援部队接防争取时间,曹玉海让战士们在身上绑上手榴弹,决心与阵地共存亡。

很快敌人发起了第7次进攻,当敌人冲到距离阵地不足60米时,曹玉海率领战士们从战壕中跃出,与敌人进行反突击。

在激战中,曹玉海的头部和胸部中弹,随即倒在了地上。

1班班长徐金见到曹玉海倒地,立马前去抱住营长,大喊道:“营长、营长,你醒醒,战士们需要你,阵地需要你!”

曹玉海艰难地微睁着眼,用微弱的声音说:“一定要守住阵地,有机会告诉俺嫂子,俺没有给她丢脸。”

说完就断了气,年仅28岁的曹玉海就这样牺牲了。

营长牺牲的消息传来,剩下的战士十分愤恨,当即怒吼:“为营长报仇!”然后扑向敌人,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八班长沈德恩左眼负伤,右臂和左腿被打断,仍坚持不下火线,直至战死……

一班长涂金头部负重伤,血流满面,仍继续向敌射击,最后仅用一只胳膊把冲锋枪顶在胸前,战斗到牺牲……

卫生员孙殿金三次负伤,右腿被炸断,他冒着炮火爬着包扎伤员,却不肯为自己包扎,直至牺牲……

炮手傅国良一共打出百余发炮弹,给敌人带来很大的伤亡,于是敌人开始集火轰击他……

教导员方新子弹打完了,便抱起一颗六零炮弹,引着火扑向敌群,在敌人的惊呼和哀嚎中,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7岁……

在战士们的强烈反击下,敌人很快退了下去……

在敌人后退时,我方阵地上只剩下两名战士了,所幸不久,7团7连和师警卫连接下350.3高地,350.3高地又成了铜墙铁壁。

在此战中,曹玉海率领1营,打退了敌人几十次的进攻,用无与伦比的意志歼灭了美军680余人,创造了我军一个营在一次战役中消灭美军数目最多的纪录。

一营的英雄事迹震撼了汉江南岸的整个战场,为战场全局赢得了战机。

战后,一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抗美援朝英雄营”的光荣称号,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三连由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

曹玉海的遗体留在了朝鲜汉江南岸350.3高地上,他的名字也迅速传遍38军。

在清理烈士遗物时,大家才发现曹玉海直至牺牲时,身上都一直珍藏着未婚妻的信和那对绣着“永不变心”的枕套……

团组织股长陈茂双代表部队根据信封上提供的地址给曹玉海的未婚妻寄了一封信,告诉她:“曹玉海同志是祖国优秀的儿子,是抗美援朝的一级英雄、特等功臣,直到他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还珍惜地保存着你给他的信和爱情的纪念。”

没有想到,姑娘很快回信,并在信中写道:“……这对我该是多么不可弥补的损失啊!但,我因有了这样的爱人而自豪,我要永远不愧为他的爱人。告诉您——他亲密的战友,我坚决要求到朝鲜前线去……”

曹玉海的战友看到这封回信,都禁不住地留下了眼泪,为这一对革命伴侣的爱情所感动。

曹玉海虽然牺牲了,但是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更加印证我军无法战胜的事实。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曹玉海这样的志愿军战士,我们才能取得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曹玉海牺牲后,组织上从未放弃寻找他的家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曹玉海的嫂子王月花老人。

王月花为曹玉海兄弟姊妹操了一辈子的心,到老了的时候家里过得并不富裕,当部队的同志找到她时,她的家里除了几只山羊并没有值钱的东西。

王月花把大家领到她家往南70多米的地方,指着一处早已坍塌的住宅说,这就是曹玉海当年住过的老屋,她经常拄着拐杖到这里转一下,想想她“失踪”的小叔子。

当部队的同志问她有什么困难时放大杠杆炒股,她却表示,自己过得很好,现在知道玉海是真的烈士了,以后在村里可以抬起头走路了。

发布于:天津市